普洱“老茶”概念怎么來的?

普洱“老茶”概念怎么來的?

10閱讀 2019-05-12 02:04 文化

  

? ? ? ?現在已經不僅僅只有普洱才有老茶的概念,老白茶、老紅茶、老綠茶都開始逐漸被大眾所鐘愛,老茶的概念已經慢慢滲透到六大茶類中了。


  那么,“老茶”的概念在普洱茶的歷史上也有出現嗎?


  明清時期,感通茶是云南的名茶。而明代大理白族進士李元陽在書中是這樣記述感通茶的:“藏之年久,味愈勝也?!泵駠辏?917年)《路南縣志》中贊賞寶洪茶:“藏之越久越佳。”


  感通茶、洪寶茶,都是曬青綠茶的一種。在歷史上關于普洱茶“越陳越香”是有記載的。但是并不意味著歷史上是有“老茶”這個概念的,上述的只是關于普洱茶品質的一種表述。


普洱熟茶在被發(fā)明之前,“普洱”是滇青類茶葉的統稱,散茶叫“滇青”,緊壓茶叫“青餅”(或青磚、青沱)。但在這個時期以前,并沒有新茶、老茶的分類。???


即使到了1973年,普洱熟茶被發(fā)明之前,普洱茶也只是滇青類茶葉的統稱,散茶叫“滇青”,緊壓茶叫“青餅”(或青磚、青沱)。但在這個時期以前,并沒有新茶、老茶的分類。

?

“老茶”起源于何地?

  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大概是95年左右,臺灣從香港從來了一陣普洱熱,本質上茶葉由“飲料茶”變成了“文化茶”,而“老”就成為文化包裝的一種對象。普洱茶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是它的理論和物質基礎。然后再回傳到大陸,老茶風氣就油然而生了。所以,香港地區(qū)還是老茶說法的實際起源地。

  例如,在那個時候市場判定茶葉是否是老茶是按十年為標準,所以那時候大部分茶商采用的是“十年出倉”這樣的工藝。當然,我們現在知道,通過存放轉化普洱茶,環(huán)境的影響往往大過時間的因素,所以這樣的說法并不科學。

  而這個說法也直接影響了2004年公布的農業(yè)部普洱茶標準《普洱茶NY/T779-2004》,這個標準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準確描述普洱茶的一個標準,至今都沒有被廢除。

  在這個標準中,對“熟成”一詞的解釋為:“熟成是指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及其壓制茶在良好貯藏條件下長期貯存(十年以上)或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經人工渥堆發(fā)酵使茶多酚等生化成分經氧化聚合水解系列生化反應最終形成普洱茶特定品質的加工工序?!?/span>

  這里點明了由曬青毛茶到普洱茶的兩條路徑:一是通過存放,二是渥堆發(fā)酵。其中存放則必須要十年以上的時間,差一年都不行。演化到普洱市場上,就有了“十年不成倉,十年不成茶”的說法。所以,十年以上稱為老茶的,具有一種普遍的標準意義。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茶多酚在15%以下時,就可以稱為普洱茶,或者老茶。這是一種非常科學的判定方法,但是科學是十分嚴謹的,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并沒有精密儀器是測量相應數據。所以購買普洱還是找高齡的品牌進行購買。所以,雖然普洱茶自古就有,但“老茶”的概念可不是從來就有的。

圖文編輯:小茶胡

參考資料:

1、《普洱茶營銷-七子餅鑒茶實錄》,吳疆 著,云南出版集團云南美術出版社2016年版。

上一頁:【茗邊聚焦】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進入布展階段,記者探展

下一頁:普洱茶投資分析:事實證明“無形的手”根本靠不住

相關閱讀

茶友網
滇ICP備19006320號-4
滇ICP備19006320號-4